风行草偃的意思和造句,风行草偃的故事、近义词

时间:2025-05-21 16:11:44 | 文章来源:教育宝

【成语】

风行草偃

【拼音】

fēng xíng cǎo yǎn

【释义】

偃:倒伏。风一吹草就倒下。比喻道德文教能感化人。

【出处】

《论语·颜渊》: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:“如杀无道,以就有道,何如?”孔子对曰:“子为政,焉用杀?子欲善而民善矣。君子之德风,小人之德草,草,上之风,必偃。”

解释:季康子问孔子如何治理政事,说:“如果杀掉无道的人来成全有道的人,怎么样?”孔子说:“您治理政事,哪里用得着杀戮的手段呢?您只要想行善,老百姓也会跟着行善。在位者的品德好比风,在下的人的品德好比草,风吹到草上,草就必定跟着倒。”

【近义词】

风行草从

【反义词】

【用法】

紧缩式;作谓语、定语、分句;用于书面语。

【成语故事】

季康子,即季孙肥,春秋时期鲁国的正卿。姬姓,季氏,名肥。谥康,史称“季康子”。季康子,事鲁哀公,此时鲁国公室衰弱,以季氏为首的三桓强盛,季氏宗主季康子位高权重,是当时鲁国的权臣。

有一次,季康子问孔子如何治理政事,说:“如果杀掉无道的人来成全有道的人,怎么样?”孔子说:“您治理政事,哪里用得着杀戮的手段呢?孔子曾对鲁国的季康子说道:“君子之德风,小人之德草,草上之风,必偃。”此处,他将“风”比作在上为政的君子之德,将“草”比作在下服从教育感化的百姓之德,意即君子的德政往哪里指引,民众就会向哪里去实行,其服从无违的情形如同风行于草。

孔子告诉季康子,只要想行善,老百姓也会跟着行善。在位者的品德好比风,在下的人的品德好比草,风吹到草上,草就必定跟着倒。” 孔子是主张反对杀人,推崇“德政”。在上位的人只要善理政事,百姓就不会犯上作乱。这里讲的人治,是有仁德者的所为。那些暴虐的统治者滥行无道,必然会引起百姓的反对。

总体而言,季康子是有大局观的权臣,虽然恋栈权位、霸占国政,但是能够分辨局势,让鲁国在吴、齐等强国的夹缝中顺利生存,而启用冉有改革田赋,更是他人生中的一大亮点。

【造句举例】

想要移风易俗,不能光喊口号,唯有在上位者以身作则才能达到风行草偃的效果。

儒家学者常以天子为传统帝国至高无上之统治者,必须以天下苍生为念,一言一行皆得考虑其对人民不能砖生风行草偃之效。

本文地址:风行草偃的意思和造句,风行草偃的故事、近义词https://www.hqgzw.com/a/2025.html
  • 下一篇文章: 返回列表

    上一篇文章: 《生查子·独游西岩》辛弃疾原文和翻译

    版权声明:

    1、本网站发布的文章《风行草偃的意思和造句,风行草偃的故事、近义词》为网友原创或整理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转载请注明出处!

    2、本网站文章《风行草偃的意思和造句,风行草偃的故事、近义词》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,与本网站立场无关,作者文责自负。

    3、本网站一直无私为网友提供大量参考资料,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、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,本网不承担责任。